requestId:687f397e077581.89950849.
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19年開始,我們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采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
2023年,有14位初入新聞行業的大學畢業生從北京編輯部來到全國各地分社鍛煉、實踐,在新聞一線踐行“四力”,褲腳沾滿泥土,雙手觸摸大地,向前輩們學習著去凝固新聞的瞬間,去記錄歷史。
從2024年1月31日起,“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這14位攝影新人在2023年的攝影報道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們的作品和講述,能帶給您一種年輕且蓬勃向上的力量。
它是中國西部地區中唯一的沿海地區,也是沿海地區中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和風靡全國的柳州螺螄粉,也有“藍瘦香菇”這樣魔性的夾壯口音;還有黃文秀們扎根扶貧的村落、劉三姐們口口相傳的山歌、白海豚們追逐嬉戲的北部灣……懷著對遠方土地的深深好奇,2023年,我來到了“八桂大地”廣西。
大山深處的悄然巨變
某種程度上,蹲點調研是最適合烏英苗寨的報道方式包養網:從南寧出發,還沒到傳說中的烏英,兩天的路程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苗寨隱藏在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下高速后一路包養網彎繞起伏,有些正在修的路格外顛簸,以前幾乎不會暈車的我到后面也出現了惡心的癥狀。這是我第一次切身體會到包養網“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2023年8月31日,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一條公路上,挖掘機正在施工。
“這條路明年就修好了,到時候又能縮短很多時間。”同事邦哥告訴我。黃孝邦,這包養位備受贊譽的新華社記者,他的名字總與“蹲點調研”幾個字綁定出現。邦哥看起來有點內向,酷似羅大佑的臉上時常露出靦腆的笑容。他在十多年時間里深度見證和記錄了烏英苗寨甚至整個廣西的脫貧之路。村里幾乎每個人都認識他,他和大人孩子打招呼、教民宿老板操作電腦、和阿婆用漢語和苗話對古詩。
2023包養網年8月29日,新華社記者黃孝邦(左)和烏英苗寨村民梁英迷走在苗寨的小路上。
當邦哥告訴我,如今能用普通話和外來人談笑風生的苗寨婦女三四年前還完全不懂漢語、看到外人就躲,我感到了雙重的驚訝:一是包養驚訝于她們的學習成效,二是驚訝于在不久的曾經,中國還有地方如此閉塞。歸功于脫貧攻堅政策支持下各方努力辦起的夜校,如今的她們能和外界自信交流、出售自家農產品獲取多一份收入,也能在勞動之余用智能手機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甚至自己搞點視頻創作。無論是在夜校課堂上還是課堂外,我都看到這個遲到的學習機會給她們的臉上帶去了笑容。
2023年8月30日,在烏英苗寨婦女夜校,婦女們在聽老師講課。
做亮布,是苗寨婦女一年中的大事。用藍靛草調配成染包養網料,經過反復多次的染布流程,前后歷時數月甚至一年,最終制成閃閃發亮的苗族傳統亮布。在夜校班長梁足英的配合下,我用視頻記錄了各步驟的畫面和聲音,剪出片子來顯得格外寧靜。拍攝間隙,站在山坡上,看村寨里滿眼綠色,各家晾曬的亮布和樹葉一起隨風擺動,我開始羨慕她們可以用很多時間去做一件事。
2023年8月30日,烏英苗寨婦女梁足英在蒸布。
2023年8月31日,烏英苗寨婦女梁足英在晾曬第一次浸染后的布料。
2023年8月31日,烏英苗寨婦女梁足英(右)在用傳統亮布槌捶打布料。
2023年8月30日,烏英苗寨婦女梁足英在晾曬還未完工的亮布。包養
但足英姐和我有不同的煩惱。她一邊往亮布上涂抹蛋清,一邊對我和另外兩位來進行田野調查的大學生說:“有你們在這里我很開心,有什么不會的還可以問、可以馬上教我。你們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你們回去了我肯定會很想你們的。”她說著就哽咽了,嘴上在笑,淚水已經濕了眼眶。我感到慚愧:我向往的田園只是偶爾的消遣,而我習以為常的文化、科技和語言,是她在大山里四十多年的夙愿。
2023年8月30日,烏英苗寨婦女梁足英在給亮布涂蛋清。
所幸的是,有人在推動這一包養切的改變。幫助烏英修橋蓋樓發展產業的駐村工作隊員、堅守苗寨講臺三十年的鄉村教師、蹲點記錄和參與脫貧攻堅的新華社記者、每一個為更好的生活而拼搏的村民……所有人共同努力,走過彎路、遇過挫折,讓曾經貧困閉塞的村子一點點有了自己的產業和文化項目、辦起了民宿和奶茶店;曾經破破爛爛的教學點蓋起了新教包養學樓、用上了電子教學設備,孩子們吃上了營養午餐;曾經臟亂差的環境變得整潔,就像孩子們每天早晨巡寨做衛生時大聲喊出的口號:“我們的烏英,每天都要干干凈凈!”
2023年8月30日,在烏英苗寨教學點,潘先鋒老師在教室里上課。
2023年8月30日,在烏英苗寨教學點,一名學生在吃午餐。
如今,在已經脫貧摘帽的烏英,從村干部到村民,每個人依然在用力地生活、做事,依然有難題需要想辦法解決。但現在,沒有人會與世界隔絕,沒有人會和知識作對。放學后光腳玩得一身臟的孩子上課時也會乖乖坐好認真聽。歷史的車輪一旦開始轉動,就不會停下。
2023年9月1日,一名烏英苗寨教學點的學生放學后在戶外跳繩。
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12個世居民族、12個民族自治縣。廣西少數民族多,節慶也多。縣城和鄉村遍地開花的熱鬧歌舞,是廣西人自己的音樂節;一場場活動的燈光和火光,照亮了一張張熱切的面龐。
2023年4月17日,在廣西河池市天峨縣,群眾在第二十一屆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開幕式上觀看文藝表演。
2023年4月20日,在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小朋友們進行舞鹿表演迎接“三月三”。
2023年5月8日,在廣西百色市田林縣,觀眾觀看田林縣壯劇藝術節開幕式文藝表演。
2023年3月8日,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大將鎮雅仕村村民們觀看婦女節文藝匯演。
2023年6月27日,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毛南民族文化園,村民用雨傘接“福祿壽米”祈福。當日,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舉行2023毛南族分龍節民俗活動。
廣西的12個民族自治縣中,包括全國僅有的兩個各族自治縣:龍勝和隆林。三月三,我來到龍勝神秘的長發村,紅包養瑤女性們在長發節跳起神秘的祭祀舞蹈,瑤族草藥護理的一頭秀發烏黑柔順。
2023年4月22日,在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瑤族婦女在河邊梳洗長發。
而在隆包養網林包養網,我度過了最難忘的彝族火把節。那天中午我來到阿搞屯,午飯后在村民家的客廳小睡。迷包養糊之間,聽到周圍有嬉笑打鬧聲。我走出門來一探究竟,不料竟遭到了背后偷襲!很快,兩個烏黑的掌印就抹在了我的臉頰和脖子上。原來節日活動這就開始了:這叫“抹黑臉”,用鍋灰把人的臉抹黑表示祝福。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記者還是村民,過路的都逃不掉。
2023年8月10日,在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村民參與火把節傳統習俗“抹黑臉”。
在活動現場,我體驗了彝族傳統習俗“打磨秋”。它像簡易版的游樂園里那種固定在搖臂上旋轉的飛機,離地幾米高、轉速飛快、沒有保護措施,身手不矯健的玩不了。穿著彝族服裝的男女在磨秋兩端上下翻飛,騰空擺出各種姿勢,盡情展現著少數民族的活力。
2023年8月10日,在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村民展示彝族傳統習俗“打磨秋”。
下午,人們開始準備篝火。一個小男孩顯然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強壯,不斷想要參與其中承擔一份工作,奈何大人們不斷把他支到一旁。舞臺上,幾番歌舞過后是取火祭火和祭送布谷鳥的儀式,然后是配著蘆笙舞的大規模露天晚餐。這期間,夜幕終于降臨。
2023年8月10日,在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村民在準備篝火。
2023年8月10日,在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一名彝族長老在火把節取火祭火儀式包養上。
接下來的場面之壯觀我從未見過:每家每戶拿著自己的火把排隊入場,成百上千的人呈螺旋狀往中心的木柴處會聚,一個接一個將手中的火把投入木柴中。火光從火把頂端“滴”下包養網來,噼啪作響,篝火越來越旺。隊伍走了很久,當篝火膨脹得超出了我的想象,狂歡開始了——唱啊、跳啊、笑啊、鬧啊,我的心砰砰直跳、熱血上涌,只能瘋狂按下快門,也不確定能否表現出充盈在空氣中的熱情和張力。幾個少年沖進我正在發稿的小房間,我才發現這里有一口鍋,他們在為抹黑臉補充“包養網彈藥”。要不是我的臉已經黑了,多半也“在劫難逃”。
2023年8月10日,在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村民將各自的火把帶進篝火晚會場地。
2023年8月10日,在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村民和游客在篝火晚會上跳舞。
因為趕著發稿和返程,我沒來得及加入人群中一起狂歡,當時覺得有點遺憾。但沒有包養網跳舞的我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下了這些無價的瞬間,這就是攝影記者角色的意義所在吧。
小tip:洗潔精用來洗鍋灰有奇效,肥皂不行,洗不干凈。
被抹得滿臉鍋灰的我。
綠水青山的生態天堂
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陽光沙灘的廣西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空氣質量和生物多樣性位居全國前列,河流和近岸海域的優良水質更是廣西的名片。北上桂林,我在傍晚的漓江里游泳,讓身心放空;南下北海,我在清晨的銀灘邊沖浪,使體魄強壯。
廣西之行,我最滿意的一組照片是桂林戶外運動的組照。在一天半的時間里,我在各個有可能出現戶外運動參與者的地點馬不停蹄地奔波,在以往的調研地點和采訪對象提供的線索下,逐個解鎖滑翔傘、熱氣球、騎行、槳板、攀巖、深水抱石、探洞等項目的畫包養網面。在青山綠水間穿行尋覓,頗有種在游戲里收集寶藏碎片的感覺。
2023年9月5日,游客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體驗動力滑翔傘。
在陽朔縣的安靜一隅,村莊旁的漓江支流邊,一位身形健美的男子整理著彩色的槳板,為古樸的村莊增添了一抹新鮮的色彩。不一會兒來了兩名游客,在老板的講解下乘著槳板下水練習,準備沿江而下。河邊,一位村包養民一邊用棒槌敲打著衣服,一邊好奇地觀看著這項新興的休閑運動。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的生活方式在此刻擦肩而包養網過,我按下了快門。
2023年9月6日,游客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劃槳板,一位村民在包養網旁邊洗衣服。
在漓江另一段的一座懸崖下,我跟著兩位攀巖愛好者連游帶爬,來到了深水抱石的場地。這是我第一次在河里游泳,巖石的粗礪和青苔的滑膩讓我感到從未與自然如此親近過。蹲在水邊的巖石上,我看著兩位攀巖者靈巧地攀至懸崖中間。正值夕陽的光輝灑在水波上,金光燦燦、水波粼粼,我趕緊拍下這美不勝收的一幕。
2023年9月5日,攀巖愛好者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進行深水抱石。
只見她爬到線路終點,向水中縱身一躍,水面頓時炸開金光萬丈。
2023年9月5日,攀巖愛好者 TC: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