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2 月 24th, 2025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提出鼓勵和引導青年入鄉發展和就業創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浙江安吉,把“招引10萬青年大學生”作為縣域第一戰略目標,不斷優化青年人才就業創業政策,為青年鋪路搭橋,提供更大發展空間。

一大批青年來到安吉,在這座浙西北山區小城創新創業、出彩圓夢。近日,新華社記者深入安吉調研采訪,近距離觀察安吉青年入鄉實踐發展。

用青山吸引青年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在安吉縣余村村,綠水青山之外,“青年理想集結地”的新小樹屋標簽格外醒目。

2023年,余村村聯合周邊村集結整合利用3.7萬平方米土地、建筑等閑置資源,打造出青年專屬的創業空間——青來集。僅僅1年多時間,就集聚了60多個合伙人和新經濟項目,涌現50多處新業態、新場景,吸引1200余名青年人才在這里常態化辦公。

青來集運營主理人丁文文說:“這里亦城亦鄉,是介于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一個創業生活平臺。”

“良好生態環境是安吉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安吉縣委常委、宣傳部私密空間部長沈小波介紹,安吉將吸引青年入鄉發展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在好風景里搭建大舞臺。

“95后”小伙徐梓鐸近年來在安吉創業。在他看來,大城市有的創業硬件設施安吉也有,但安吉有的“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卻是大城市所稀缺的。

如今,一大批青年紛至沓來,懷揣夢想,帶著新思維,為鄉村發展注入創意與力量,帶來新的生活方式。

走進老礦坑,一汪幽深湛藍的心形湖水,是“深藍計劃”的獨特風景。這間由300畝廢棄礦坑改造的咖啡店,一年接待游客60余萬人次。100多人的運營團隊,基本都是大學生。

走進白茶原,大型創意中心提供各種創意實驗室,藏有近一萬冊圖書畫冊,小班教學一群有創意有想法的青年在這里長期生活和工作。

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安吉“引育青創”項目617個,引進新經濟企業60余家,集聚高校畢業生3000余名,平均每家企業帶來近50名青年。

“青年力”已成安吉新標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到了鄉村獨特的美,看到了鄉村大有可為的前景。

靠“誠意”留住青年

“村里賣咖啡,誰來喝?”“偏遠落后村想致富,互聯網流量能幫多大忙?”……當記者走進安吉青創學院的一間會議室,50多名來自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青年學員正在提問。這是青創學院開辦的第4期鄉村主理人班,主題是“村咖”。

2024年8月,安吉縣委組織部、小樹屋縣人社局、縣建控集團聯合成立青創學院,采取“國企主導+主理人運營+部門協調”的運營模式,系統性打造特色化、專業化青年創業聚會培訓體系,提供一站式創業就業服務。

“這一模式發揮國企、部門、鄉村主理人等多方優勢,解決了鄉村主理人培育體系市場化運作的難題,將分散的資源有機整合,變‘單兵作戰’為‘團隊協作’。”作為安吉青創學院運營主體,安吉建控集團下屬人才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了留住青年人,安吉拿出了自己的“誠意”——

就業有補貼。出臺支持青年入鄉發展就業創業相關政策,不同學歷層次的青年在安吉就業可享受每月1200元至4500元不等補貼。

創業有支撐。成立“兩山夢想基金”,專門用于投資早期人才和青創項目。整合縣內銀行信貸資源,上線“銀行超市”應用,搭建資金供需橋梁,已為23家人才企業、88個青創團隊發放貸款近2億元。

安居有保障。在全省創新實施“土地出讓、國企承建、按份共有”模式下的“共有產權住房”新舉措,入鄉青年根據學歷可享受10萬元至50萬元的房票補貼。目前已有650余名符合條件的入鄉青年享受到政策紅利。

朱冰倩是安吉縣魯家村人,原計劃出國讀研的她,最終選擇回鄉創業。“我仔細研究過縣里的政策,發現回來創業的成本不高。”朱冰倩說,“縣里給年輕人提供了有力保障,為什么不試試呢?”

除了回來的“原鄉人”,還有留下的“異鄉人”。

2023年,在安吉舉辦的首屆“兩山杯”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新創意創業大賽中,來自福建三明學院的董邱華和其他5位同學一起,憑借一個苔蘚主題的創新創業項目,獲得100萬元獎金。

如今,他們在安吉孝豐鎮賦石村開展苔蘚種植和微景觀制作,在小苔蘚里尋找更多商機。

據了解,2022年以來,安吉已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64億元,并實現人才按月領取就業、創業、租房三項政策補貼;大力推進10萬套職工(人才)公寓建設,創新出臺“人才共有產權住房”政策,目前已累計推出共有產權房近4500套,724名青年人才享受到政策紅利。

圍繞搭建創業平臺,全舞蹈教室要素保障青年創業就業,安吉還依托村內的閑置資源資產等,系統構建了“百(百人樓、百人村)、千(千人園)、萬(萬人城)”的梯度青年創業空間,在全縣范圍內布局了30個百人樓(村),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廣闊天地。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青年有崗位留下來,有信心留下來,有歸屬留下來。”安吉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彭琳說。

讓青年改變青山

春節前,記者來到安吉夏陽村,正趕上村里發年貨。村民們拎著食用油、堅果禮盒等節日禮品,一個個喜上眉梢。盤點賬本,村集體全年經營性收入達320萬元,全村旅游收入達800余萬元。

安吉夏陽村的生態營地。新華社記者 方思賢 攝

幾年前,夏陽村還是安吉縣出了名的落后村,如今的變化離不開一群年輕的村干部。

鮑鑫,夏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020年8月從上海一家企業辭職返鄉。和他搭班子的也是年輕人,村兩委班子的平均年齡從58歲降到30.8歲。

年輕人能不能干好,村里人心存疑慮。“你要是能給村里裝上路燈,我就服你。”一位阿公說。“再難也要辦。”鮑鑫通過聯系鎮政府,申報對接助農項目,村里的路燈亮起來了。村民的看法有了轉變:“看來你是真能給村里辦點事。”

從環境整治干起,鮑鑫帶著村里人肩挑背扛車拉,光垃圾就裝了57車,啤酒瓶又撿了7車,村里環境煥然一新。

村里水庫邊一塊天然大草坪的美圖在網絡平臺流傳,引來大牌服裝、香水、汽車等商家主動上門租“風景”拍廣告。

青年治村,青年興村。

以村級后備干部身份回到大竹園村任職的沈金龍,牽頭成立鄉旅夢工廠,13家知名民宿落地經營,每年為村集體增收50萬元;上墅村“85后”村支書蔡松鶴,通過改造閑置衛生院、民房來打造大麓書院,衍生出演出+民宿、演出+文創、演出+咖啡等新業態,吸引12個創業團隊入駐……

“深藍計劃”打破了傳統咖啡館的經營模式,正契合當下年輕人愿意為情緒價值買單的消費心理。短短1年,咖啡館營收超過2000萬元。當初,村民和村集體以資金、資源入股,如今正享受著經營分紅。

“年輕人的腦筋就是活絡”,提起“深藍計劃”,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

游客來到安吉紅廟村“深藍計劃”咖啡館打卡(2025年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思瑜伽教室賢 攝

“安吉的實踐充分證明,鄉村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鄉村振興為青年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湖州市委常委、安吉縣委書記楊衛東說。近年來,安吉縣開展“鄉村振興新青年”行動,選配一批有大學學歷、經營經歷、干事閱歷的青年返鄉任職。

“大批青年為鄉村帶來了新業態、新場景、新風尚,他們帶著創意和熱愛,激發鄉村創新創業活力。”安吉DNA數字游民公社主理人梭梭說。

“青年入鄉,不僅給鄉村帶來物質生活的改善,還有精神上的豐富。”浙江省人大代表何曉紅說,“你看那青年人扎堆的地方,村里老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

青來萬物生。實現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安吉的探索還在繼續。

By admin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網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 包養 包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