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火的“乡村赛事”,醉了农人美了贵州——“村BA查包養經驗”“村超”火爆带给我们的启示_中国网
【大调研,我们在行动】 编者按 这个夏天,比天气更火热的,是在黔贵大地精彩上演的“村BA”“村超”赛事! 一个“村”字,点透了这两项赛事“热”的原因。由乡村自发组织,以村民为比拼主体——今日中国乡村的激情,尽情奔涌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习近平总书记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孕育好风尚,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确实,没有主动性,又哪里来的创造性?没有创造性,又哪里来的“村BA”“村超”这些“村字号”? “村味赛事”魅力何在?能否兴盛不衰?会为乡村带来哪些变化?又为乡村振兴带来哪些启迪?本报调研组深入贵州乡村展开调研。 侗族群众在表演侗寨琵琶歌。王炳真摄/光明图片 宛若辉光四射的“双子星”,几个月来,贵州台江“村BA”、榕江“村超”灿耀全国。 就在不久前,两项“村赛”接连迎来决胜时刻—— 7月29日晚,“村超”在现场数万人的欢庆中落幕。历时两个半月,20支足球队捉对“厮杀”98场,有人评价:整场赛事惊艳震撼,就像踢向山外的一记“世界波”! 7月30日晚,“村BA”在龙腾虎跃的拼抢中收官。从去年“六月六”到今年“吃新节”,这项“出圈”已一年的篮球赛拥趸无数,甚至引来NBA球星参与互动…… “村级赛事”,何以万众瞩目?是因为,纯粹的群众体育所特有的恣意挥洒、忘情投入;多彩的民族文化所展现的绮丽风姿、动人情韵;淳朴的乡俗民风浸润下的浓浓感动、郁郁乡情…… 这一切,展露出新时代广袤乡村的勃勃生机,诠释着体育强国梦的深厚内涵。 近日,本报调研组奔赴榕江县、台江县,在赛场内外、村头寨尾走访体验,探寻“两江赛事”衍生出的一个个和美乡村故事。 一、“村味赛事”之火 苗山侗水深处的业余球赛,却打出了国际大赛的气势,其火爆程度、参与热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1.“火”在全村老少齐上阵 加速、冲刺、突入小禁区;急停、观察、寻找射门空间。当低平传球穿过三名防守球员来到身前,左边锋董永恒用右脚尖轻巧一挑,左脚发力抽射。足球打着旋儿砸进球门,激起山呼海啸般的欢声。 “球进了!是‘卷粉射手王’董永恒!忠诚村反超啦!”伴着近乎嘶吼的“贵普”解说,董永恒被队友们紧紧抱住。农民、建筑工、小学教师、快递小哥……为村寨荣誉而战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和董永恒“脱下球衣就去卖卷粉”一样,朗洞平地村队队长吴化勇上场前几个钟头,还一身泥水下田劳作。谁能想到,35岁的他披挂出战,即技惊四座——快速奔跑中后仰接球,右脚停球,左脚一个“倒挂金钩”,皮球擦着立柱、飞入网窝! “都是从小比照着电视转播,一次次在泥地上摔砸滚打练出来的。”他腼腆地告诉调研组,从泥水工、技术员到村干部,是内心的热爱让自己从未远离球场。 见到“欧牛王”欧明辉时,他正在小河边放牛。这位“村BA”最有价值球员主业是务农养牛,上场后因“比斗牛还猛”,便得了这个响当当的名号。 调研组了解到,根据“村BA”“村超”赛事规则,参赛球员必须为真正的村民身份。就是这样的“全业余阵容”,在“村超”球场上踢出了彩虹过人、圆月弯刀、电梯球、贴地斩;在“村BA”篮架下腾挪跳跃、抢断绝杀,勇猛无畏化身“梦之队”…… 赛事解说员,同样由本乡本土的人担任。 “看!1号跑得飞起,不愧是咱台江‘小跑车’”“开车不能超速,打球你可要加速”……只要“‘村BA’气氛组组长”王再贵一开腔,场上气氛便高涨起来。这位壮实健谈的95后是台盘派出所民警,因熟悉本地球员、了解战术规则,总能临场发挥、感染全场。 “‘村超’是‘泥巴地里长起来的’,只说专业术语哪行?大家不接受。”建设银行天柱支行行长、家住口寨村的“村超”解说员杨兵很有想法。他试着用方言土语解说,当吼出标志性的“汗巴拉、呜呜,颜巴拉、呜呜呜”(侗语,意为“欢呼起来吧,再次欢呼吧”),球迷们都会跟着忘情高喊。 更多人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我们的赛事”——“赞助方”,全是本村村民,你10块、他20块,凑份子为队员们买装备、出路费;啦啦队,同样是乡里乡亲,男女老少摇旗呐喊,锣鼓不够锅瓢凑,敲瘪了一堆盖和盆…… “村味”,无处不在。从参赛队伍、赛程安排到颁奖仪式,所有环节都由群众自发组织、商议决定。正如车江一村队球员、“球场洪金宝”陈兴洋所说:“为自己村子踢球,肯定要全力拼,平时再好的兄弟伙,球场相见都是‘搞硬的’。什么虚的假的,绝对来不得!” 2.“火”在民族文化绽华彩…